为推进新校区现代化图书馆建设进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路径,4月17日-19日,我校图书馆选派馆员代表王子瑜赴上海参加“AI+HI双轮驱动图书馆知识服务智慧转型与创新发展研讨会”,并实地考察华东师范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成果,为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新一代图书馆积累宝贵经验。
在数字化转型与人文价值并重的时代浪潮下,人工智能(AI)与人类智慧(HI)的深度融合正为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开辟新路径。17日的会议流程紧凑而充实,通过对于前沿AI技术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今的前沿的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已经能够通过构建智能知识图谱,实现文献资源的精准匹配与个性化推荐,使读者能快速触达所需信息,快速整理文献综述,了解各学科发展前景;智能问答系统与虚拟馆员能够为试点高校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打破时空限制;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能助力图书馆优化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打造“智慧空间管理”新模式。图书馆将演变为虚实交融的智慧知识枢纽:不仅重塑了知识服务的边界,更让图书馆在守护人类文明遗产的同时,成为启迪创新思维,培育终身学习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AI不是替代而是赋能,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关注身边的科技进步,助力自身的发展。”图书馆王子瑜老师在返程后把图书馆会议中收集到的前沿材料在思政课程中分享给了学生。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智能机械等内容,现在已成时代发展主题中的一大热点。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所处的时代发展潮流,思考自身未来发展,这是图书馆建设和教学过程中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技术的不断突破终将回归教育本质。”这是在参观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了解其工作人员对于学生无微不至的服务工作后最深的感触。参观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到华东师范大学“教研支持包”服务——图书馆与教师深入交流,在软件和硬件上共同为学生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
前沿信息的获取,能够助推图书馆作为智库建设的发展升级,让图书馆从传统的知识储存仓库变化为教育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校作为正在开展新校区建设的职业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道路道阻且长,但将来发展的的每项服务,都将尽力展现人文关怀,看见教育所需、听见师生所求。(撰稿人:王子瑜,审稿人: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