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的理念,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于5月期间精心策划并开展了“护心韧行 逐光而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讲座、互动体验、团辅活动等多元形式,为学生搭建了探索心灵、提升心理韧性的平台,累计覆盖千余名学生,营造了温暖有爱的校园心理氛围。
一、知识赋能:从“压力破局”到“自我认同”的认知升级
4月25日,“破局压力 拥抱自我”心理健康讲座拉开活动序幕。主讲人俞瑶老师以幽默互动带领近80名学生解析Z世代独特压力源,通过“压力等级评估”“进化心理学实验”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压力的生理机制,并传授“478呼吸法”、“正念行走”等实用技巧。讲座现场,学生们积极参与“不完美接纳宣言”互动,在轻松氛围中重塑对压力与自我的认知。 同期开展的“自我肯定夸夸镜”活动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心灵。校园角落的镜面四周布满“我值得被爱”、“每一步都有意义”等暖心话语,搭配手绘图案,引导学生在照镜瞬间完成“外在观察”与“内在认同”的联结。同学们纷纷反馈,每天路过镜子时读一句肯定语,逐渐养成了“自我对话”的积极习惯,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
二、体验互动:五感探索与情绪管理的沉浸式实践
“五感寻幸福”搜集活动成为本次心理健康月的创新亮点。学生们手持特制手册,通过“寻找会飞的物品”“记录闻起来香甜的瞬间”等15个趣味任务,用视觉捕捉校园光影、用触觉感受草木纹理、用文字记录味觉记忆。活动回收的近百份手册中,既有粘贴着合欢花、奶茶杯贴纸的“实物宝藏”,也有“毛茸茸的小猫咪”“雨后青草香”等细腻文字描绘。特别设置的“送给自己的礼物”反思栏,更让学生在探索外在美好的同时,学会关照内心需求,实现个人疗愈与集体温暖的双向传递。 在教学楼大厅,“情绪大转盘”互动展板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展板以“觉察-命名-接纳-调节-行动”五步法为核心,结合可旋转的“情绪应对策略”装置,将抽象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数呼吸法”“优势日记”等具体操作。“原来愤怒时可以通过写‘情绪信’释放!”“转动转盘像开盲盒一样有惊喜”——同学们的反馈印证了活动的实效性,让情绪管理从理论走向可感知、可操作的日常实践。
三、深度联结:从班级班会到团辅活动的心理共鸣
各班级开展的“心向暖阳,悦纳自我”主题班会成为心理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情绪天气预报”“优点轰炸”等互动环节,学生们在分享中学会接纳情绪波动,在小组讨论中掌握压力应对技巧。辅导员借此契机深入了解学生状态,推动“班级心理支持圈”的建立,不少班级现场形成“互助结对”,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日常班级生活。 两期“亲疏有度 自在相处”心理团辅活动则聚焦人际交往难题。19名参与者通过“红黄蓝”人际边界圈绘制,用不同颜色划分心理安全区与禁区,直观理解边界的重要性;在“情景对话模拟”中,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练习非暴力沟通句式,在“优点轰炸”游戏中突破社交焦虑。“原来拒绝别人时可以先说‘你的请求我需要时间考虑’”,“发现自己的优点被别人看见,突然有了自信”——参与者的反馈彰显了团辅活动在提升共情能力、构建健康社交模式中的独特价值。
四、心育长效:构建“认知-体验-实践”一体化心育体系
本次心理健康月活动以“贴近学生需求、强化体验感知、注重长效影响”为原则,将知识普及、互动体验与深度心理干预有机结合,形成了“理论学习—感官体验—行为实践—群体支持”的完整闭环。未来,我院心理健康中心将继续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持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推动心理育人与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筑牢心灵基石。(撰稿:余梦漪 审稿:薛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