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态势,正本清源的任务取得重大成效,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先后出席或主持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亲切会见中国记协第九次理事会代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会议,围绕《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议,主持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给有关方面回信贺信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中央如此密集地召开会议、对宣传思想工作作出如此全面的部署,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党中央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一批党内法规,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中央巡视范围,各级党委(党组)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各级党委(党组)和宣传思想战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认清风险挑战,明确红线底线,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有力维护了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坚持平实务实、高质高效,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基层理论宣讲,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著作广为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权威读物广受好评,主题宣传有声有色,“七进”工作走深走实,唱响学思想、用思想的时代最强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国家社科基金等理论工作平台的牵引带动作用,注重促进深化、推动转化,在大众化、分众化上下功夫,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探索创新引导干部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方法路径,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千家万户。
三、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高扬主旋律、振奋精气神,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发改革奋进时代之强音,立主流思想舆论之强势,有效扭转了一段时间以来主流思想主导地位遭受侵蚀的状况。大力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充分反映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精心组织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在全社会唱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认真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宣传,广泛开展创新驱动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脱贫攻坚等方面成就宣传,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稳妥有效做好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和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效增强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铸魂工程,着力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宣传普及,综合运用理论阐释、新闻宣传、文艺作品、网上传播、公益广告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家喻户晓。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围绕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推动立法或释法。推出一大批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产生良好示范效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总抓手,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统筹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中华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等,深入实施“地方戏曲振兴计划”、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文艺创作持续繁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规划一批重点作品、重点项目,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推出一批优秀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和图书。加强改进文艺评论评奖,推进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大幅压缩评奖数量,提升权威性公信力。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夯实艺术发展阵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组织作家、艺术家到一线采风创作。加强文艺领域行风建设,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治理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整治豪华文艺晚会,综合治理电视综艺节目和网络直播、网络视听节目等,对涉黄赌毒的劣迹艺人禁演禁播,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正在形成。
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得到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加快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活跃,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七、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
把互联网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在管网治网上出重拳亮利剑,有效扭转了网上乱象丛生的状况。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针对网上有害信息和网络乱象开展专项治理,有效管控突发和热点敏感网上舆情。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正在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八、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外宣,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和出席重大国际活动,以及我国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等,精心策划,重点展示大国领袖、人民领袖的思想、风范和魅力,宣传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斗争,针对人权、涉疆、涉藏等西方对我国长期进行抹黑攻击的问题,围绕“南海仲裁案”、中美经贸摩擦、香港“修例风波”等问题,围绕讲好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引导国际舆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深入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新建一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馆,“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图书、影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电视节目、网络文学、网络文化产品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热捧,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九、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个意识”更加鲜明、“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广大宣传思想干部在抓好面向全党全社会学习宣传贯彻的同时,把抓好自身理论学习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纪律规矩要求,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圆满完成宣传文化领域机构改革任务,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