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把握好时度效
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无论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1. 掌握时机节奏。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实现最佳报道效应。传播学中有个“首发效应”,即首发信息会对受众造成“第一印象”,再要改变过来就很难。新闻媒体要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介入并发布权威信息,特别是在新媒体海量传播的条件下,失去时效就会陷入被动。此外,什么问题立即报道、什么问题看看后续进展再报道,以什么名义、什么方式报道,都要精心谋划、谋定后动。
2. 把握分寸力度。新闻报道该突出的要突出,该有力度的要有力度,但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因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要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精准发力,恰如其分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什么问题适宜在什么范围内报道,什么问题强化报道、什么问题淡化报道,都要认真研究,掌握火候。
3. 讲求实际效果。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共同点、情感交流共鸣点、利益关系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讲求艺术、改进方法,注重联系实际阐释理论、围绕关切解读政策、针对问题解疑释惑,增强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
二、增强工作针对性
当前,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赢得新闻舆论主动权,必须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增强工作针对性。
1. 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持续涌现,推动新闻生产方式、传播渠道、呈现形态等不断更新,“人找信息”逐渐变为“信息找人”。同时,受众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参与意识日渐增强,思想观念愈发多元。在此情况下,传播关系从“一对众”转向以互动分享为主要特征的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要积极适应这一趋势,结合自身特色,将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内容,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2. 增强宣传报道吸引力和感染力。舆论宣传应当用心用情,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喊口号,不能套用一个模式。要深入研究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规律,创新报道角度和手段,用事实、数据、典型说话,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以事喻理。善于把思想理论、政策论述、文件语言转换为新闻表达,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基层的生动实践、百姓的切身感受来表现、诠释重大主题,使报道更加贴近实际、直抵人心。
3. 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和水平。舆论议题有的是自然产生的,有的是人为设置的。引导社会舆论,关键在于设置议题。要主动设置议题,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和水平,既要紧扣新闻事实,善于挖掘事实,也要善于提出概念、形成标识;既要面向普通人群,也要影响“关键少数”。要接地气、讲实效,通过准确事实、正确道理和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激发受众兴趣,取得理想传播效果。
三、坚持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新闻舆论工作保持旺盛生机的不竭动力,应从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
1. 创新理念。一切创新的基础与前提在于理念和观念创新。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树立融合意识、用户意识、竞争意识,把握好市场运作规律,把握好不同用户的需求特点,创造更好的阅读和观赏体验,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整体实力。增强品牌意识,打造核心传媒品牌,增强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的公信力和忠诚度,提升主流媒体话语权。
2. 创新内容。内容创新是根本,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要推进内容创新,着力于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升内容品质、丰富内容表达、拓展内容呈现,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契合受众需求。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多设计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创办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多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3. 创新方法手段。将新技术新应用充分运用到新闻信息采集、生产、传播、呈现、反馈当中,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善于以做广告的创意、拍电影的手法、搞营销的理念开展新闻报道,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现象级”产品,运用主流价值驾驭的“算法推荐”精准触达用户。
4. 创新体制机制。顺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破除妨碍媒体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整合各类资源,调整生产流程,理顺各种关系,构建采编管理新模式,提高媒体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深化媒体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媒体生机与活力。
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重要的执政资源。运用媒体宣传真理、动员群众、传播经验、指导工作,应成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尊重规律,提高素养。新闻舆论工作专业性强,新闻媒体运行、新闻生产传播有其客观规律。领导干部同新闻媒体打交道,首先要知媒体、懂媒体,了解互联网、新媒体,掌握媒体工作特点,提高媒介素养。
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尊重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权,支持和保障媒体正常的采访活动。主动与新闻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在重要政策出台、重点工作推进、重大事件发生时,领导干部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做好“第一新闻发言人”,承担起信息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