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第三章 第六节

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10

第六节 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

 

一、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就是紧紧围绕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遵循党的方针政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对新闻舆论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积极支持和发展正确健康的舆论,坚决抵制和克服消极有害的舆论,确保主流舆论的主导地位。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是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重要方面,关系党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控制力,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闻事业迅猛发展,媒体数量不断增长,新闻传播形式日益多样,新闻从业人员结构日益复杂,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对新闻舆论宏观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主要就是立规矩、定制度、建机制、抓导向,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新闻舆论宏观管理的主要职责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导向管理要求覆盖网上网下所有媒体空间和传播载体,建立完善新闻舆论工作责任机制、运行机制和应急机制,全面准确了解舆论态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依法依规稳妥处置,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群众关注关切,组织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等,组织协调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宣传报道等,组织做好热点引导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新闻报道。

根据党中央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各级各类新闻单位采编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工作动态,就制约新闻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管理规范、工作意见等。

落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确保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

三、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中央宣传部负责新闻舆论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中央地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媒体管理。在中央宣传部的宏观指导下,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根据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对本部门的新闻媒体进行指导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在党委领导下指导和管理本地区新闻舆论工作。

新闻出版单位实行主管主办制度。新闻出版单位与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之间是隶属关系,主管主办单位负责监督和推动所属新闻出版单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负责考核并任免所属新闻单位负责人,确定其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并监督其各项经营活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以及网信、广播电视等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职责,依法依规做好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新闻单位的监督管理。

四、健全管理方式和手段

1. 建立健全宣传管理制度。积极探索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宏观管理。坚持积极推进与稳妥把握相结合,使新闻舆论宏观管理进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 加强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信等行政管理部门发挥各自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完善审批登记、准入退出、年检抽检等制度,加强传媒领域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健全群众投诉、举报制度,延伸管理触角,完善管理网络。

3. 充分发挥记协行业组织作用。记协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纽带,要增强记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强化政治引领、开展行业自律、做好媒体服务、加强对外联络,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推动行业自律与依法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更好地团结引领广大新闻工作者。

4. 全面落实两个所有。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对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实行严格的退出管理,建立全国联网的不良记录征信制度,对违纪违法人员依纪依法处置。

5. 全面实施新闻阅评制度。落实新闻阅评工作相关规定,各级宣传管理部门和各新闻单位建立完善新闻阅评工作制度,针对公开传播的新闻类文字、图像、音视频等,通过阅看、评析,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纠正差错。形成媒体自评、媒体之间互评、专门队伍重点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实现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商业平台发布内容全覆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进守正创新和队伍建设。

五、规范新闻采编行为

1. 严格新闻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健全新闻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采编人员逐步纳入新闻记者证制度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新闻单位和记者管理档案,依法依规及时处置违法违规记者和单位。完善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持续加大新闻采编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持证记者的业务素质。

2. 规范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按照《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推动新闻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教育管理,确保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使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切实规范新闻传播秩序。

3. 切实加强稿件审核把关。新闻单位必须持之以恒抓好新闻报道的审核把关,坚持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统一管理各类媒体平台及其采编人员,切实执行编辑、部门负责人、总编辑三级审稿制度,坚持实地采访、现场采访、直接采访,建立新闻消息来源核实核准机制。坚持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刊播新闻报道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和单位责任。

4. 严格执行采编经营两分开。新闻单位要严格执行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制度红线,防止经营活动影响和干预新闻报道,保持新闻采编活动的独立性。

5. 加大新闻界突出问题治理力度。保持打击新闻敲诈高压态势不放松,有效治理新媒体领域存在的虚假新闻,巩固拓展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清理整顿成果,严格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职责,综合运用年度核验、约谈提醒等手段强化日常监管,及时查办违法违规案例,加大向社会曝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