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第三章 第七节

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10

第七节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制度建设 

新闻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新闻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为突出的政治性。我们所倡导和坚持的新闻职业道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在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上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新闻战线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对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予以引导和规范。

1. 制定和完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新闻界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记者守则(试行草案)》。1991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并于19944月、19971月、200911月和201911月进行了4次修订。《准则》的修订不断突出指导性、实践性和时代性,要求各新闻单位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细则,是新闻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自律性行为规范。

2. 完善新闻道德委员会制度。2013年开始试点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2015年年底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普遍建立。同年12月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后,依法依章程开展新闻评议、发出倡议引领、接受举报投诉、加强日常监测等工作,规范新闻单位以及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防范失德风险,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3. 实行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2014年起,中国记协在新闻战线组织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试点工作,选择部分媒体每年定期公开发布上一年度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存在不足和改进措施等。经过持续实践和不断完善,媒体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围绕正确引导责任、提供服务责任、人文关怀责任、繁荣发展文化责任、安全刊播责任、遵守职业规范责任、合法经营责任、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责任等方面开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推动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2003年以来,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加强了新闻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了新闻队伍整体素质。进入新时代,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1.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改进理论学习、教育和培训,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打牢思想根基、筑牢精神支柱。

2.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动新闻工作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工作要求,更加自觉地统一思想行动。

3. 深入推进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新闻战线要在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自律工作中引导新闻工作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不断锤炼作风。

三、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 年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新闻单位采取系列举措,广大新闻工作者踊跃参与,有思想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新闻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走转改活动已经成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

1.“走转改贵在走。新闻工作者应当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基层实践中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部署等,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厚重扎实,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新闻单位领导干部应当带头深入基层调研、采写新闻报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走基层持续不断、力度不减。各新闻单位应当为编辑记者走基层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编辑记者到基层蹲点调研等。

2.“走转改难在转。新闻工作者应当从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力戒编二手材料、上网扒新闻等,防止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偏听偏信等错误做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进行采访,采访内容、程序、途径、手段等都要符合相关规定;切实做到文明采访,摆正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不得侵犯采访对象的正当权益;恪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维护新闻从业人员良好形象。

3.“走转改重在改。衡量走转改的成效,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新闻报道质量是否提升。新闻工作者应当扎扎实实改文风,倡导短、实、新,力求言简意赅,善用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语言叙述事实、表达观点、说明道理,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努力做到生动鲜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人们爱读爱听爱看。

四、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能力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其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新闻工作者要增强党性意识、站稳人民立场,奏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好的时代强音,展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画卷,树立为国立言、为国发声的时代担当,在投身时代大潮中练就过硬本领、忠诚奉献人民,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有力舆论支持。要自觉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

1. 坚定政治立场。新闻工作者应当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宣传纪律。

2.把握大局大势。新闻工作者应当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着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着力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背景下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媒体贡献力量。

3. 增强业务本领。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基础。应当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把握网络信息生产传播的规律特点,努力成为全媒型人才。既当杂家又当专家,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专家型记者。主动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经常深入一线调研采访,切实锤炼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四力

五、推进部校共建新闻学院 

开展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是建强新闻队伍的基础工程、创新新闻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自 2013年年底在全国部署推进以来,对于推进新闻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新闻教学质量、改善新闻学院办学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204月,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达140所,涵盖全国主要高校新闻院系,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共建体系。下一阶段将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软件建设,进一步促进业界与学界互动、教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

1.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和研究。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深化共建新闻学院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首要任务,推进系列重要论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努力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和教材。鼓励和引导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同志、新闻单位资深编辑记者结合新闻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组织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闻单位与高校新闻院系从业人员每学年定期开展互聘交流,不断拓展互聘学科范围、强化互聘内涵建设,推进新闻学院师生参与新闻阅评工作,在共建新闻学院中建立媒体深度融合、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智库队伍和研究基地。

3. 强化全媒型后备人才培养要求。引导共建新闻学院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升全媒体实战能力,把全媒型后备人才培养要求落实到共建新闻学院的教材编写、课程安排、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各环节。

阅读书(篇)目 

1. 习近平:《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2. 习近平:《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3.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4.《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问百答》,学习出版社2019年版。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职责使命?

2. 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3. 如何提升新时代新闻舆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4. 如何全方位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