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版工作
出版工作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 出版工作的性质和基本任务
一、出版工作的性质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综合性工作。
1.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出版物反映和传播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和文化安全。要在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善于把政治原则、政治要求体现到出版工作中。
2.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出版物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出版工作是不断提升国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增强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是思想理论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
3. 出版工作具有经济属性。出版业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地位,绝大多数出版物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通过销售获得经济效益,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对上下游产业以及许多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出版工作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发挥作用、体现社会价值。
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往往是同时具备的,在制定政策规划、促进行业发展、加强宏观管理时,要通盘考虑,以保证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二、出版工作的基本任务
1. 宣传科学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出版战线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的重大任务。做到深入人心,就要加强理论读物出版,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科学理论从广泛认知到高度认同,再到融通内化;做到落地生根,就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理论读物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这一科学理论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生动的社会实践。
2. 坚持立德树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充分发挥出版成风化人、滋养涵养的功能,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出版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 传播科学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出版工作是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做科学文化精华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做科学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认真出版好有关科技、经济、教育、民主法治、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出版物,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尊重文化、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4. 满足阅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版物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产品。出版工作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增强出版物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出版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出版物,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
5.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出版“走出去”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出版优势特长,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把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更好地推出去、传播开。
6. 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安全。创新创造是出版的第一动力,要通过著作权保护激励作品生产,促进作品的使用和传播,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大力清除包括侵权盗版在内的各类非法出版物,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有力规范出版秩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