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第五章 第一节

发布时间:2021-12-06浏览次数:10

第五章 文化文艺工作

 

文化文艺工作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领域。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文艺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第一节 文化文艺工作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一、文化文艺工作的地位 

文化文艺工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文化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化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化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水平,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光荣使命。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充分运用文化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毛泽东同志强调,“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要求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希望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高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认识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认识到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文化文艺工作的基本任务

文化文艺工作应当紧紧依靠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化文艺规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努力构筑新时代的文艺高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 推动文艺繁荣,多出精品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化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规划和引导文学、戏剧、电影、广播、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创作,倾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2. 发展群众文艺,丰富基层文化。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健全工作网络,完善扶持机制,创新载体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继承创新,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 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规范和改进文艺评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加强和改进文艺评奖工作,严格评奖标准,切实提高评奖权威性和公信力。

5.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坚持“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方针,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加强内容管理,规范传播秩序,培育良好网络文艺生态,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

6. 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创作生产符合对外传播规律、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优秀作品,运用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不断增强中国文艺的吸引力感召力。

7. 建设德艺双馨的文化文艺队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正面引导力度,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文化文艺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造就更多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创新组织形式,强化制度保障,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