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 第六章 第一节

发布时间:2022-03-03浏览次数:10

第六章 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

 

做好新时代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顺应信息化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一节 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一、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 

当前,我国正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新闻信息传播格局,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这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同时,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网络传播日益呈现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个性化、碎片化等趋势,改变了传统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信息传播格局,新形势下内容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多样多元多变的思想观念以网络内容为载体,传播速度、广度、深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网络舆论生态日益复杂,舆论斗争更趋激烈,巩固互联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任务更加艰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网络内容表现形态、生产方式、传播途径等方方面面,网络内容的生产、传播日益受到资本逐利特点的影响和渗透,紧密追踪,准确研判,有效应对新问题、化解新风险刻不容缓;网络内容全球化传播特征日趋明显,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矛盾和问题日趋显现,亟待通过互联网内容建设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参与全球网络治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二、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 

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高度出发,强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载体。做好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涵养人心、滋养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 

互联网是亿万民众精神生活的新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网络更好造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努力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 坚持高举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全局。牢牢把握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政治导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网上进一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 坚持党管互联网,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认真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的自觉性坚定性和整体合力。 

3.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网上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善于站在网民视角谋划网上正面宣传,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要注重分层次教育、分众化教育、分时段教育,提升网络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坚持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推进主流媒体的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航母旗舰。统筹处理好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等的关系,共同做强网上主流舆论。 

5. 坚持立破并举,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要坚决打赢网上斗争,有力维护网上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疏堵结合。深入研究不同群体思想意识和利益诉求的新变化新特点,线上线下协同做好利益诉求群体、新社会组织人群等的工作。 

6. 坚持技术管网,提升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牢牢占据信息化条件下技术进步的战略制高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的主动权。 

7. 坚持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综合治网能力。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管网治网的治本之策。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8. 坚持发挥网民主体作用,打一场网络生态治理的人民战争。要积极服务网民,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广泛动员网民参与共建网上精神家园,实现网民引导网民、网民教育网民。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引导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治理,推进网络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