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
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优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重要抓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规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手段、培养方式、培养措施及实施保障的基本教学文件,是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划和蓝图。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2014版,从2014级开始执行。各专业要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一要创新高职教育理念,重新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二要走出校门,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调研,邀请行业、企业和同行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三要完善和优化方案框架结构,在传统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主要课程介绍三大模块的基础上,要增加课程设置认证、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师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和实训设备配置要求等教学条件保障模块;四要重构高职特色课程结构,汲取最新教研教改成果,加强课程实施设计。新修订方案要能够充分体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二、工作任务
(一)成立组织
学院成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小组(主要由学院教科研委员会委员、专家等组成),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的指导、督查、论证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主要负责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等工作。系主任统一组织、安排、落实、检查工作组的工作进展情况。
(二)开展调研
学院制定统一的专业调研内容和调研报告的具体格式,各系研究制定周密的调研计划,组织专业教学团队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调研(拍照片)。这些单位可以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校企合作企业(如:铜峰电子等)、学生就业单位(招生就业处)等,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调研方式(中华英才网)作为辅助。调研企业可以是本地或全省范围及长三角地区等,数量为2~3家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典型企业。与企业人员充分沟通交流,了解掌握企业基本状况及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由专业带头人提交专业调研报告(格式见附件1)。与此同时,各专业要调研相同专业的中职培养方案(网络方式),以便了解高职与中职在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等方面的差别,使培养方案有利于中高职衔接和系统化培养。
(三)方案设计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
2、课程设置要充分利用调研成果,体现“岗位à能力à课程”的整体课程设计思路;专业课程名称尽量使用名词加动词,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以突出对课程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中,适当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以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供学生在业务时间进行自学。
4、专业总课时为2300-2400之间,周课时不超过24节,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广泛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5、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可以是专业课实践环节的加强训练、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训练、依据调研实际的岗位技能训练等,尽量用企业标准和要求来进行考核。
6、综合实践中要重视“认知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
7、依据岗位实际需求提出对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8、学生须在第二课堂中选择创新实践活动即创新训练、创业训练、专业技能竞赛、专业社团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5类活动中的3类、4项,取得要求的学分,该项内容将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
9、建立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公共基础课程高职应用数学、高职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学期末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其它所有课程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直接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职业资格鉴定、厂商认证、技能竞赛、岗位绩效考核等。
(四)方案论证
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客观评价,是对方案可行性的必要论证。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把关,邀请学校专家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执行性把关,然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日程安排
阶段划分 | 主要工作 | 主要人员 | 时间安排 |
第一阶段 | 专业带头人开展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各系汇总、审查调研报告、人才培养目标。 | 系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 6月1日~7月20日 |
第二阶段 | 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小组审查调研报告、人才培养目标。 | 指导小组、系主任 | 7月21日~7月27日 |
第三阶段 |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邀请企业人员提出意见,各系完成审查。 |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 7月28日~8月17日 |
第四阶段 | 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 | 指导小组、专业带头人 | 8月18日~8月24日 |
四、相关说明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工作职责的一部分,相关费用从质量工程项目经费中支出,所有成果将作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工作业绩。
2014年招生专业项目支持、带头人基本情况
序号 | 专业 | 项目支持 | 专业带头人 | 所在系 |
1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洪忠 | 电气工程系 |
2 | 电子工艺与管理 | | 邵健 | 电气工程系 |
3 | 制冷与空调技术 | | 黄开林 | 电气工程系 |
4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刘晓花 | 电气工程系 |
5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程启森 | 机械工程系 |
6 | 数控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陈静 | 机械工程系 |
7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 朱永宏 | 机械工程系 |
8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院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王振东 | 机械工程系 |
9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 | 机械工程系 |
10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黄玉春、王雪峰 | 信息工程系 |
11 | 软件技术 | | 刘春友 | 信息工程系 |
12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院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庄城山 | 信息工程系 |
13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 院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 罗海峰 | 信息工程系 |
14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 田鉴 | 信息工程系 |
15 | 装潢艺术设计 | | | 信息工程系 |
16 | 市场营销 | | 王小平 | 管理工程系 |
17 | 会计 | 院级重点建设专业 | 刘汉周 | 管理工程系 |
18 | 物流管理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曹有智 | 管理工程系 |
19 | 电子商务 | | | 管理工程系 |
20 | 建筑工程技术 | 院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 资源开发系 |
21 | 工程造价 | | | 资源开发系 |
22 | 金属矿开采技术 | | 刘念苏 | 资源开发系 |
23 | 矿物加工技术 | 院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秦新桥、过仕民 | 资源开发系 |
24 | 冶金技术 | 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 贺晓红 | 资源开发系 |
25 | 应用化工技术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周玉琴 | 资源开发系 |
26 | 工程测量技术 | | 何世斌 | 资源开发系 |
附件1:
***********专业调研报告(2014)
一、调研人员:
二、调研时间:
三、企业名称:
四、企业生产、经营基本状况(产品、规模、产值、人员数量等):
五、调研对象:
六、职业岗位调查
(一)岗位1
1、岗位名称:
2、岗位工作任务:
3、岗位素质、知识、能力要求:
4、岗位性别要求:
5、岗位设备名称及功能:
6、岗位技能:
7、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8、厂方建议开设的课程(含实践):
9、人才需求状况:
(二)岗位2
……
七、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关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等)